目录

Delay Message

延时消息(定时消息)指的在分布式异步消息场景下,生产端发送一条消息,希望在指定延时或者指定时间点被消费端消费到,而不是立刻被消费。

延时消息适用的业务场景非常的广泛,在分布式系统环境下,延时消息的功能一般会在下沉到中间件层,通常是 MQ 中内置这个功能或者内聚成一个公共基础服务。

基于 数据库

基于关系型数据库(如MySQL)延时消息表的方式来实现。

1
2
3
4
5
6
7
CREATE TABLE `delay_msg` (
  `id` bigint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,
  `delivery_time` DATETIME NOT NULL COMMENT '投递时间',
  `payloads` blob COMMENT '消息内容',
  PRIMARY KEY (`id`),
  KEY `time_index` (`delivery_time`)
);

通过定时线程定时扫描到期的消息,然后进行投递。定时线程的扫描间隔理论上就是你延时消息的最小时间精度。

优点:

实现简单;

缺点:

B+Tree索引不适合消息场景的大量写入;

基于 RocksDB

RocksDB 的方案其实就是在上述方案上选择了比较合适的存储介质。

RocksDB 使用的是LSM Tree,LSM 树更适合大量写入的场景。滴滴开源的DDMQ中的延时消息模块 Chronos 就是采用了这个方案。

DDMQ 这个项目简单来说就是在 RocketMQ 外面加了一层统一的代理层,在这个代理层就可以做一些功能维度的扩展。延时消息的逻辑就是代理层实现了对延时消息的转发,如果是延时消息,会先投递到 RocketMQ 中 Chronos 专用的 topic 中。延时消息模块 Chronos 消费得到延时消息转储到 RocksDB,后面就是类似的逻辑了,定时扫描到期的消息,然后往 RocketMQ 中投递。

优点:

RocksDB LSM 树很适合消息场景的大量写入;

缺点:

实现方案较重,如果你采用这个方案,需要自己实现 RocksDB 的数据容灾逻辑;

基于Redis

  • Messages Pool 所有的延时消息存放,结构为KV结构,key为消息ID,value为一个具体的message(这里选择Redis Hash结构主要是因为hash结构能存储较大的数据量,数据较多时候会进行渐进式rehash扩容,并且对于HSET和HGET命令来说时间复杂度都是O(1))
  • Delayed Queue是16个有序队列(队列支持水平扩展),结构为ZSET,value 为 messages pool中消息ID,score为过期时间(分为多个队列是为了提高扫描的速度)
  • Worker 代表处理线程,通过定时任务扫描 Delayed Queue 中到期的消息

这个方案选用 Redis 存储在我看来有几点考虑。

  • Redis ZSET 很适合实现延时队列
  • 性能问题,虽然 ZSET 插入是一个 O(logn) 的操作,但是Redis 基于内存操作,并且内部做了很多性能方面的优化。

但是这个方案其实也有需要斟酌的地方,上述方案通过创建多个 Delayed Queue 来满足对于并发性能的要求,但这也带来了多个 Delayed Queue 如何在多个节点情况下均匀分配,并且很可能出现到期消息并发重复处理的情况,是否要引入分布式锁之类的并发控制设计?

在量不大的场景下,上述方案的架构其实可以蜕化成主从架构,只允许主节点来处理任务,从节点只做容灾备份。实现难度更低更可控。

RocketMQ

RocketMQ 开源版本支持延时消息,但是只支持 18 个 Level 的延时,并不支持任意时间。只不过这个 Level 在 RocketMQ 中可以自定义的,所幸来说对普通业务算是够用的。默认值为“1s 5s 10s 30s 1m 2m 3m 4m 5m 6m 7m 8m 9m 10m 20m 30m 1h 2h”,18个level。

通俗的讲,设定了延时 Level 的消息会被暂存在名为 SCHEDULE_TOPIC_XXXX的topic中,并根据 level 存入特定的queue,queueId = delayTimeLevel – 1,即一个queue只存相同延时的消息,保证具有相同发送延时的消息能够顺序消费。broker会调度地消费SCHEDULE_TOPIC_XXXX,将消息写入真实的topic。

优点:

  • Level 数固定,每个 Level 有自己的定时器,开销不大
  • 将 Level 相同的消息放入到同一个 Queue 中,保证了同一 Level 消息的顺序性;不同 Level 放到不同的 Queue 中,保证了投递的时间准确性;
  • 通过只支持固定的Level,将不同延时消息的排序变成了固定Level Topic 的追加写操作

缺点:

  • Level 配置的修改代价太大,固定 Level 不灵活
  • CommitLog 会因为延时消息的存在变得很大

QMQ

QMQ提供任意时间的延时/定时消息,你可以指定消息在未来两年内(可配置)任意时间内投递。

把 QMQ 放到最后,是因为我觉得 QMQ 是目前开源 MQ 中延时消息设计最合理的。里面设计的核心简单来说就是 多级时间轮 + 延时加载 + 延时消息单独磁盘存储。

QMQ的延时/定时消息使用的是两层 hash wheel 来实现的。

第一层位于磁盘上,每个小时为一个刻度(默认为一个小时一个刻度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配置里进行调整),每个刻度会生成一个日志文件(schedule log),因为QMQ支持两年内的延时消息(默认支持两年内,可以进行配置修改),则最多会生成 2 * 366 * 24 = 17568 个文件(如果需要支持的最大延时时间更短,则生成的文件更少)。

第二层在内存中,当消息的投递时间即将到来的时候,会将这个小时的消息索引(索引包括消息在schedule log中的offset和size)从磁盘文件加载到内存中的hash wheel上,内存中的hash wheel则是以500ms为一个刻度。

总结一下设计上的亮点:

  • 时间轮算法适合延时/定时消息的场景,省去延时消息的排序,插入删除操作都是 O(1) 的时间复杂度;
  • 通过多级时间轮设计,支持了超大时间跨度的延时消息;
  • 通过延时加载,内存中只会有最近要消费的消息,更久的延时消息会被存储在磁盘中,对内存友好;
  • 延时消息单独存储(schedule log),不会影响到正常消息的空间回收;